土石方工程質量預防內容
1、組織現場勘查,掌握熟悉圖紙
(1)了解現場地形、地貌、水文、地質、地下埋沒物、地上障礙物和臨近建筑;
(2)了解水、電供應、市政排水管網和運輸道路情況;
(3)核算土石方工程量;
2、審定施工方案及土石方調配計劃的合理性;
(1)土石方工程作業方式
本工程為筏式基礎,采用大面積整體開挖,應采用機械施工。
(2)場地排水
施工區域應做臨時排水系統。臨時排水系統應與原排水系統相適應,應盡量與永久性排水設施相配合,但應注意在使用中不得因淤泥沉積等降低永久性排水設施效率。排水系統,如設計無要求時,場地應向排水溝方向作成不小于2‰的坡度,臨時排水溝的縱向坡度一般不小于3‰(平坦地區不應小于1‰)。臨時排水溝的橫斷面應根據當地氣象資料,按施工期內流量確定;邊坡坡度應根據土質和溝深確定,一般為1:0.7~1:1.5。臨時排水口的位置和出水口應選擇合理,出水口應遠離建筑物或構筑物,應設置在低洼地點,保證排水暢通。
3、檢查施工區域“三通一平”的情況
基礎施工前應對施工區域進行全面清理,對于妨礙施工的已有建筑物和構筑物、道路、溝渠、管線、墳墓、樹干等進行妥善處理。包括拆除、拆遷或改建遷移等清理措施。對于施工機械進入現場所經過的道路、橋梁和卸車設施應事先做好加寬、加固工作,修筑好施工臨時道路及供水、供電臨時設施。護坡樁已施工完畢且驗收合格,按方案完成了現場排水和降水設施。
4、定位放線的驗收
根據規劃部門給定的建筑紅線(樁),按設計要求坐標和標高確定單體建筑的實際軸線位置(中心線),并應在軸線延長線外設置半永久或永久的控制樁,以便上層施工及各層復核檢查時使用。按設計的基礎大樣圖的底寬加上放坡及操作位置尺寸,計算出基槽開挖寬度。按這些尺寸放線,同時將這些尺寸、標高一一標志地設于附近的建筑物上的龍門板上(龍門板是土方、基礎施工的重要設施,操作中要注意保護以保證施工和檢查驗收的需要)。
基槽開挖的驗收標準為:
主軸線交角誤差±20″
建筑物個各軸線距離相對誤差1/2000
軸線投測誤差±5mm
標高投測誤差±5mm
土石方工程施工質量監理要點
1、不允許擾動老土
土方開挖的順序,方法必須與設計工況相一致,并遵循“開槽支撐,先撐后挖,分層開挖,嚴禁超挖”的原則?;坶_挖中絕不允許超挖后再撒土找平,發現超挖的基槽應取得設計單位的同意,按照規范規定采取加深基礎或夯實的補救措施?;劬植考由顟秒A梯銜接,土質松軟時臺階高度不應大于0.5m,高度與長度之比不應大于1:2;為防止擾動老土,工人開挖應在邊坡設置標高樁,控制基槽底的平整,機械開挖應留出200~300mm,改用人工鏟平;基坑挖好后,及時做基礎或墊層時再臨時鏟去。這些預防措施對于軟土更為重要。
基礎作業前如發現基槽被雨雪或地下水浸軟,必須將浸軟的土挖去后滿超挖處理。
2、槽底部要平整
常見通病是基底不清理有浮土等,或基底為蘿卜坑,致使地基造成應力集中,降低地基的承載能力。補救措施是進行二次清理。
3、開挖斷面驗收
為實測項目,驗收規范規定允許偏差值為-20mm,即地坪寬度,長度不得小于設計基礎底邊尺寸。對于基槽上限驗評標準沒作規定;考慮施工方便,基槽底部寬度應設計基底寬度、工作面寬度與四周支撐寬度之和。四周支撐一般每邊寬100mm,工作面寬度,基礎設墊層為砌磚、砌石每邊為150~200mm,鋼筋混凝土每邊為300mm,大面積開挖(地下室)每邊1m左右。在保證滿足寬度的前提下,應盡量減少基槽開挖寬度。實際驗收要先用經緯儀重新復核中心線,基槽端面尺寸,要從軸線向兩邊量。
4、開挖標高驗收
為實測項目,驗評標準規定允許偏差為+0mm,-50mm,驗收以水準控制點為標準,用水準儀直接檢查,驗收中應結合檢查基底是否平整。
5、地基復查記錄
基槽開挖好后,應對地基土進行全面、詳細、審慎的檢驗,要對照設計或地質資料復核土層分布情況和走向,復核地耐力,要觀察土的顏色是否均勻一致、有否局部過松,要沿基底行走一周,注意行走是否有顫動感覺,觀察有無局部含水量異?,F象,分析土層走向或土質變化,判斷基底是否到老土。要探明基底土質是否均勻,基底有無空洞、墓穴、枯井及其它對建筑物不利的情況存在,并做好記錄。探明基底的檢驗方法一般有釬探和洛陽鏟探孔兩種。
6、基槽隱蔽工程記錄(驗槽記錄)
要全面記錄基槽施工檢查情況,包括平面位置、開挖斷面尺寸、基底標高邊坡坡度、地耐力復查結論,基槽底下異常地質處理施工情況、設計變更或擾動老土基底處理情況、排水、降水施工措施等。
7、回填土控制及驗收
土石方施工中回填質量往往被忽視,輕則造成室內管溝積水,室內地面、室外散水空鼓下沉,臺階、花臺沉陷開裂;重則可能回填土擠動墻體,回填土透水使基礎耐久性減弱或引起低級下沉,甚至地基結構迅速破壞導致結構下沉、開裂以致破壞,因此必須十分注意回填的質量要求。